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天然酚类色素,其化学结构为二阿魏酰基甲烷。姜黄素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,姜黄素的分子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和不饱和双键,这种结构使得姜黄素在人体内能够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。
姜黄素在进入人体胃肠道后,由于其分子的脂溶性特点,需要借助胆汁等物质的乳化作用,才能更好地被肠道吸收。在肠道内,部分姜黄素会被肠道微生物代谢转化,随后进入血液循环。姜黄素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低,这主要是因为其在胃肠道内的吸收有限,且进入血液后容易被肝脏等器官代谢清除。尽管如此,少量被人体吸收的姜黄素仍能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。姜黄素能刺激胆汁分泌,有助于脂肪消化吸收。对于消化功能弱,尤其是脂肪消化能力差的人,适量摄入姜黄素可改善消化状况。比如部分老年人消化酶分泌减少,消化脂肪食物困难,食用含姜黄素食物,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化不良症状。适宜人群摄入姜黄素时,严格控制剂量至关重要。目前虽无统一安全摄入量标准,但每日从食物摄取量以不超过数百毫克为宜。若服用姜黄素补充剂,务必遵循产品说明或医生指导。过量摄入易引发胃肠道不适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。例如部分人自行加大姜黄素补充剂剂量,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,影响正常生活。
不适合摄入姜黄素的人群
1、胆结石患者:胆结石患者的胆汁排泄往往存在障碍,姜黄素的吸收依赖胆汁的乳化作用,当胆汁排泄不畅时,会影响姜黄素的正常吸收过程。而且摄入姜黄素可能会刺激胆囊收缩,对于胆结石患者而言,胆囊收缩可能导致结石移动,引发胆绞痛等症状,加重病情。
2、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者: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,类似于抗凝血药物的部分功效。当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摄入姜黄素时,可能会增强药物的抗凝血效果,导致出血风险增加。比如患者在常规服用抗凝血药物期间,同时大量食用含有姜黄素的食物或补充剂,可能会出现鼻出血、牙龈出血不止、皮肤瘀斑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内出血,危及生命。